{{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OYJ Lady專訪 「花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愛

-旅歐花藝師Yen
Alice - 2022 Jan 20


每到春天來臨時,荷蘭都會發布鬱金香花海的開放倒數,如果從上空看,整個地景就如同披上彩色地衣,美不勝收。生活被鮮豔的地衣包覆著的荷蘭人,從小就已經養成與花相伴的日常,光是選花配色、為嬌嫩的花兒們換水剪枝這些動作,就是最好的美感養成了。

在朋友的介紹下我認識了也是來自台灣的花藝師 Yen,跟她相處過就會知道什麼叫做“美好生活”,看她信手捻來將手中的花束起就像施展了魔法,用花傳遞愛給大家,這次追隨著春天的腳步,一起跟大家分享台灣花藝師在荷蘭的生活吧~

 

花藝設計師YenJardin d'hiver品牌負責人

有著平面設計與工業設計背景,興趣專研花藝設計,藉由不同領域碰撞與結合,探討花藝與生活的各種可能性。曾旅居法國進修法國高等花藝學校進修課程 Formation de Fleuriste Pieverdie,在巴黎知名花店 Stéphane Chapelle 實習、2020年開始於荷蘭阿姆斯特丹特色花店 AP Bloem、Menno Kroon 工作。曾經手 Hortus 植物園婚禮佈置、Vogue 雜誌花藝作品、參與時裝週精品花藝設計,曾與 Louis Vuitton, Gucci, Burberry, Bottega Veneta, Max Mara, Art Haus, Jil sander, Kenzo, Bazaar magazine, Johan Ku Gold Label, Kimpton Hotel…等花藝佈置與合作。亦擅長咖啡廳、餐廳、私宅、服飾店、家具店、住宅佈置,建案空間等空間植栽佈置。

崇尚自然優雅,營造心中理想的復古溫暖花藝店,呈現獨特的色彩花藝作品。


Q: 曾在台灣經營 Jardin d'hiver 的妳,回歐洲並搬到荷蘭的契機為何?

Yen: 在法國生活的那一年給了我很多的養分,回台工作後和大家分享歐洲的生活,不停歇的腳步與不斷的付出所學, 但內心總是覺得缺少了一塊,想繼續深造、吸收新知與在創作上有所突破,在2020年荷蘭開放了對台灣的打工簽證,趁著這個機會提出申請,把自己再次帶回歐洲。荷蘭一直是鮮花輸出的大國,在這裡除了可以更直接取得第一手的新鮮花材,資源也相對豐富,來到荷蘭後更加認可自己當時的決定,花材上的使用可以非常廣泛,建議所有花藝師有機會一定要來荷蘭看一看!

 


Q: 歐洲生活對妳的影響?

Yen: 我很喜歡在歐洲生活的自由感,不論是夏天的時候大家一下班就往公園曬太陽,或是拉張椅子就可以在家門口邊享受夕陽的餘暉邊用餐的愜意,這幾年的工作時間久了反而漸漸消磨掉許多對花藝的熱情,在歐洲工作後發現他們非常在乎生活與在季節中跟著花創作出自然的平衡,我很欣賞他們都能在工作之餘還能發展喜歡的興趣,進而將這些喜悅傳遞達,達到真正的 work-life balance

我也很喜歡探訪花園,花園總是帶給我很多的能量,春天時在荷蘭 Lisse 的色塊鬱金香田,巴黎植物園的高山區是我最喜歡的秘密基地,夏天時有華麗的芍藥田,莫內花園的罌粟田彷彿讓人進入畫中,蔚藍海岸的花園節跟著慶典探訪南法的各個城市,在摩納哥懸崖峭壁上的仙人掌花園充滿異國風情,秋天時在荷蘭德哈爾城堡的大理花田,巴黎的18世紀就有的玫瑰園 Parc Bagatelle - la Roseraie 夏天綻放時讓人醉心,和冬天時的休耕,等待春暖花開。

這幾年透過花藝和追花的過程中讓我思考到很多,希望能夠當個一直不斷變化的人,因為這些過程的累積,讓我內心更圓潤與想法上的成熟。


Q: 妳的美感繆思多來自哪裏?

Yen: 有一部分的靈感是來自我很喜歡的靜物畫,在17世紀荷蘭的黃金年代有著名的東印度公司,因貿易帶來了許多外來花卉,像鬱金香、風信子等,它們不但深受大眾喜愛,也成為當時著名畫家的繪畫素材。他們常用物件靜止的狀態作為題材,利用布幔與容器與花藝搭配,畫面上表現出華麗的結構感,值得一提的是,這時期的靜物畫中帶有世界的美好稍縱即逝的寓意,我想這可能也是荷蘭人如此把握當下享受生命的原因之一。



圖片來源:大博斯查爾特 ( Ambrosius Bosschaert the Elder),《萬曆花瓶插花靜物畫》, A Still Life of Flowers in a Wan-Li Vase,1609-1610, oil on copper,68.6cm x 50.7cm,館藏:The National Gallery, London

 

 

Q: 生命中最不可或缺的是什麼?

Yen: 花!還有很多很多的愛,把自己的愛分給周遭的人,也要深刻感受身邊的人給予自己的愛。

 

Q: 可以跟我們講述妳創作一件作品的流程嗎?會事先想好成果,還是隨心而至呢?

Yen: 會依照目的性不同而決定耶~如果是較為商業型態的創作,我就會事先設定好大概會完成的樣子,會先畫好草圖接著找範例再跟客人提案 ; 如果是偏向自己的創作,則會更加隨心所欲的,會先想像一段記憶中的畫面,可能是蔚藍海岸天空的藍結合尼斯的仙人掌花園,搜集好這些素材後再開始創作。
 


可以分享幾個妳認為影響你作品甚多的創作者嗎?

Debeaulieu
我全世界最喜歡的花店,他在巴黎的店面小而精緻,在時裝週做了許多創作,就法式花藝而言他們的風格非常時尚前衛,大膽使用很濃烈繽紛的色彩,以解構的方式去表現花藝。

Mark Colle
非常欣賞位於安特衛普的花藝設計師,曾經幫Raf Simons設計Dior和Jil Sander的大秀,很有自我風格的設計師,花藝品味總給人很強的力道。

Fleuropean
這是一個在比利時深山裡的花藝師,我在2019年的時候有參加過她的課程,她有一個非常漂亮的花園都是自己種的花,從整個空間到課程內容都帶給我很深的影響,在之後我自己的創作上都會時常想到她所說的話:「 讓花的姿態去告訴你它想要的方向。」
 

圖片來源:Debeaulieu / Mark Colle / Fleuropean



 

什麼叫一件好作品?

這太主觀了,我覺得能帶給人感動的就算好作品。
有時在當下做完真的會覺得哇!我真的好喜歡今天的創作,透過設計說故事,把當下的心情與情緒一同在創作中呈現,不管是從材料、質地上空間和物件的結合。以前的我從較常使用乾燥花、複合媒材、人造花去做商業空間案的創作,目前工作性質較常使用的鮮花、植栽,尤其是在荷蘭能夠使用產地直送的鮮花非常的過癮,花束越綁越大和製作速度上的訓練,還有語言上和客人的應對,現在再回顧過去自己的作品時可能會覺得當時不夠純熟,但在那一刻我也已經做到最好的樣貌了!

 

會怎麼形容自己平常的穿搭風格呢?

我很喜歡穿的復古又現代,可能是二手店找到的重磅牛仔外套裡面搭配簡單毛衣,舒服直挺的西裝褲也是我的最愛,上半身穿個貼身上衣與下半身的老派製造出衝突感。

 

若只能選戴一種飾品,會選哪種?為什麼?

一定要戴耳環 沒有戴耳環就像出門沒刷牙一樣,我可以沒帶手機但絕對不會忘記戴耳環。我覺得耳環是增添人與人的距離的小幫手,在談笑之前對方或許因為耳環的閃亮而更專注在我的眼眸,說話時有眼神交流是很重要的!

 / 花藝師 Yen 推薦單品 / 

.

推薦阿姆斯特丹最喜歡的五間店?

De Tuinen Van 植物店
位於 Prinsengracht 運河旁的獨特的植物商店。通過古老的木製螺旋樓梯漫步在綠色植物中。樓中樓的精緻小店有著非常漂亮的花器與豐富的植栽知識。

Mendo 書店
藏有許多設計書,凡舉攝影藝術、時尚、設計、建築、生活等皆有,風格獨特的室內裝修,像是在逛精品店,令人一待就是好幾個小時。

AP Bloem 花店
在阿姆斯特丹獨特風格的店面,我最喜歡的荷蘭花店!店面暗黑系但擁有強烈繽紛色彩的鮮花,受黃金年代啟發的花藝風格,時髦、狂野而浪漫,位於博物館區Spiegelquartier,附近很多藝廊與設計小店。

Menno Kroon 花店 
已經開業27年的歷史,非常具有規模與地位性的花店,店面風格華麗而精緻,凡舉鮮花、人造花、植栽與各式花器,每季定期更新店內裝潢,童話般的季節性主題,不斷求新求變。 

Levin et le vin麵包店
Levin et le vin,Levin 法文意思是酵母,le vin 是酒,小小的店面卻很有靈魂,販售天然酵母製作的酸麵包和有機自然酒,專注於所有產品的質量和盡可能自然的生產過程,光是買這兩樣東西就能跟朋友度過一個美好的下午


圖片來源:De Tuinen Van Mendo 書店 / AP Bloem 花店

 

2022 預計做到什麼樣的目標?

  • 每月的花藝線上課程與實體課程
  • 春天時鬱金香花田採集課程
  • kaskastine 園藝志工/場地接洽
  • 複習德法英精通/開始學荷蘭文
  • 每週學習新料理


>> 追蹤 花藝師 Yen Facebook / IG
 

看完在荷蘭工作的花藝師 Yen 分享她在歐洲的生活,是不是也很想增添點美好在自己身上呢?三月份正式賞花好季節,將最喜愛的 OYJ 穿戴上身,踏出門去貼近大自然吧 !

 

Editor | Alice 

勇敢在30歲後改變人生軌道,隨著建築狂人老公移居荷蘭,拋下舒適圈成全自由自在的靈魂,有著敏銳的觀察力,喜愛藝術、設計、旅遊,用雙子座熱愛新鮮卻又矛盾的個性開始歐洲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