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新會員領取$300購物金 | 最高再折5% 馬上選購👆

登入會員全館下單滿 $3600 再折 $300

全站購物台灣滿$3000免運;中、港、澳滿$12000免運

 

 

掌握金價與K金純度差異,、K金飾品選購指南

24K、18K、14K、10K、9K 金終極全解析

Gemstone Knowledge - 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18K Gold and 24K Gold?

What do the numbers represent? A Complete Analysis of Karat Gold Jewelry

 

在輕珠寶的選擇上,材質是影響價值、設計和耐久度的關鍵。許多人在購買黃金飾品時,常在 24K金 18K金中猶豫不決。事實上,K 金的選擇是一門平衡的藝術:它平衡了最高的資產價值(24K)與日常佩戴的實用性(硬度)。

K金純度解析:從保值到實用性的比較

 

K 金(Karat Gold)的數字代表了純金的比例。了解這些差異,能幫助您釐清飾品的真正價值和用途。

什麼是K金?

想像黃金純度就像一個蛋糕,被切成24等份。K金就是告訴你這個蛋糕裡有多少份是真正的黃金,剩下的則是其他金屬材料。

K數的計算邏輯

"K"這個單位源自於Karat(開),是衡量黃金含量的國際標準。整塊蛋糕(24K)代表百分之百的純金,而每增減1K,就是增減約4.17%的黃金含量。

常見的K金比例

以14K金為例,可以這樣理解:把24份中的14份換成純金,其餘10份則用銅、銀或其他金屬填補,最終黃金占比為58.3%。這就像調配飲料,14份是金子的"原汁",10份是其他金屬的"配料"。

18K金則更為奢華:24份裡有18份是純金,僅6份為其他合金,使得黃金純度達到75%。相比之下,它保留了更多黃金的天然色澤和價值,同時透過少量合金增加硬度,更適合製作精緻珠寶。

為什麼要製作K金?

純金(24K)雖然珍貴,但質地過於柔軟,容易變形和刮傷,不適合日常配戴。透過加入其他金屬調配成K金,既能保有黃金的貴重感,又能提升硬度和耐用性,讓珠寶作品更適合長期佩戴。不同K數也會呈現不同的色澤,像是玫瑰金、白K金等,為設計師提供更多創作可能。

1. K 金純度對比

 

K金其實是將純金與其他金屬按照不同比例混合而成的合金。這個"K"來自英文"Karat",用來表示黃金的純度。24K代表100%的純金,而每1K則代表1/24的純度。

 

💡1 Karat Gold 等於 1/24 也就是 4.17% 的純金。以此類推,14K=58.3% 的純金,也可以理解成其中的 14/24 是純金,剩下 10/24 為其他合金。18K=75%的純金,也可以理解成其中的 18/24 是純金,剩下 6/24 為其他合金。

2. 金價與購買策略

  • 資產價值: 追蹤金價:國際金價的波動直接影響 K 金飾品的原材料價值。
  • 價格換算: 透過當日 24K 金價,乘以對應的純度比例(18K 為 75%,14K 為 58.5%),即可初步估算飾品的原材料價值。

💡  欲追蹤當前 金價 走勢,建議參考臺灣銀行或當地銀樓公會的牌價,以獲得最貼近市場的飾金價格基準。

為什麼會有不同的 K 金,常見的 K 金有哪幾種?


前面有解釋了 K 金與黃金間的比例關係,簡單來說 24K 為純金,數字越小的 K 金,含金比例越低。

純黃金( 24K or 999 Gold )質地是非常軟的,在製作首飾上非常容易變形,也不太牢固,拿來打造珠寶會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古時候的工匠就在純金中加入少量的銀、銅、鋅等金屬增加黃金的硬度與韌性,好讓製成的珠寶可以更加精緻且耐用。


例如:18K 金指的就是是 75% 的黃金加上 25% 的銀和銅,而且隨著銀銅的比例不同,可以產生出不同色調的 18K 金。

根據合金比例不同常見的 K 金有以下這幾種:

- 純金佔  99%  的 24K

- 純金佔  75%  的 18K

- 純金佔 58.5%的 14K

- 純金佔 41.7%的 10K

- 純金佔 37.5%的  9K

各國習慣不同,對於珠寶上的 K 金成色刻也不同;台灣的 K 金珠寶上常見數字刻印,750 代表的是 18K,585 代表的是 14K,375 則是 9K。日本K金則習慣直接刻上 9K、14K 或 18K

1.14K、18K、24K 金的特色

▎18k也是最常被運用在珠寶製作的k金

主要的原因是,比起純金,18K 金的硬度較高,而且伴隨不同比例的合金成分,可以產生偏黃色、偏白色或偏紅色的不同色調,就是常聽到的18K 黃金、18K 白金、18K 玫瑰金。

簡單來說,18K 金特色為:

  • 兼具硬度與美感
  • 多種色澤可選
  • 適合各類珠寶設計


常見的 K 金顏色如下:

【 黃 K 金 】為黃色貴金屬合金,由黃金和銅、銀調配而成。

【 白 K 金 】為白色貴金屬合金,由黃金添加鈀、銀等調配而成。

【 玫瑰金 】為紅色貴金屬合金,由黃金和銅、銀調配而成。

設計款珠寶常見 14K 金

14K 金的原理與 18K 金相同,黃金含量的比例降為 58.5%,含金量較低、硬度較高。但 14K 雖然硬度高,可是含金量不如 18K 金,所以價值感不如 18K 貴重,更適合製作設計款或複雜度高的珠寶首飾。

我們可以總結 14K 金優勢為:

  • 較高的硬度
  • 價格相對親民
  • 耐磨性佳
  • 適合日常配戴


▎避險投資的 24K 純金珠寶

24K 純金質地非常軟,鑲嵌珍貴寶石容易掉落損壞,而且因為材料柔軟,也不容易固定成型,製成的首飾遠不如 K 金珠寶細緻。

但純金的流通性高,幾乎等同於貨幣,隨時可以轉換成現金,所以黃金首飾除了可以美觀佩戴以外,也常因投資或是保值的角度切入而購買。

可以總結 24K 金是:

  • 最純淨的黃金
  • 色澤最黃亮
  • 較軟,容易變形
  • 適合收藏與保值

總體來說,18K 或 14K 金較適合製做精緻珠寶,但純就金屬的部分來說,保值性不如 24K,但如果是以美觀好看和配戴的耐用性來說 14K 或 18K 金是更好的選擇。
 

 

▋足金 vs 24K金

很多人會疑惑足金和24K金的區別,這其實來自於文化背景不同的稱呼。

24K金如前段提及是指含金量達99.99%的純金。24K金純金比較軟,因此大多用於製成純金項鍊、戒指等金飾,較少再在首飾上額外鑲嵌寶石。由於24K金含金量充足,保值性最高,因此現時不少人購買24K金飾後多以保值為主,較少會在日常配戴;而足金意指金飾中的含金量達99.90%的黃金,常見於中式金飾的稱呼中,與24K金意義上稍有不同。

 

3. 在 OYJ 設計中挑選 K 金商品

簡易來說,妳可以根據需求挑選合適的材質:

  • 收藏:選擇24K
  • 日常配戴:18K
  • 預算考量:14K

 

OYJ 的創作首飾,除了試圖在設計上融入不同的文化截片,更強調日常配戴的重要性,希望大家可以在各系列中,找到適合不同面向自己的首飾。

適合經常佩戴的珠寶必須保有不褪色和耐用的特性。在大家經常配戴首飾洗澡、碰水或運動的習慣下,許多電鍍首飾可能難以承受經常接觸酒精或是大量水洗,推薦可以挑選 純 18K 金系列 Haute Provence,此系列將經典的普羅旺斯系列重新以純 18K 金和鑽石詮釋。

還有更多適合日常配戴的K金款式 >>> 

OYJ 推薦 K 金單品

 K 金珠寶訂製疑問可以預約 Olivia Yao Fine Jewellery Salon 的珠寶顧問諮詢喔!

Editor | Olivia


珠寶設計師 / 品牌創辦人 / 會計師 / 旅遊狂熱者,有著不安於室的反骨靈魂,把自小的興趣變成終身職業,從會計師轉換跑道變成珠寶設計師,成立自己的同名品牌,用輕珠寶打動女性的心,現在在全球已經有超過 20 個國際通路可以看到 OLIVIA YAO JEWELLERY,也讓每位有夢想的女性看到更多生活方式的可能。